如果不发生“意外”,34岁的研三学生谢鹏将在12月中旬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找一份比本科毕业时更好的工作。但是,11月23日,他倒在了学校自习室里再也没有起来。死亡证明书上写着“心源性猝死”。
谢鹏去世后,父母翻看他与导师董天文以及同学朋友的聊天记录,发现儿子的“疲惫”和“煎熬”。在谢鹏与同学、朋友的聊天中,谢鹏多次提到“我现在一个人就是一支军队”。按他的说法,导师很严,安排了大量工作,自己每天都在“干活”,还吐槽还倒贴费用做研究,最后导师还让他延期半年毕业。而同学则告诉记者,他们认为谢鹏已基本具备按时毕业的条件。谢鹏与导师董天文的聊天则显示,董天文就将自己课题中的多项工作交由谢鹏承担,例如资料查找、撰写课题材料及制作PPT、课题组发放福利、帮助课题组其他成员做实验、出差等。在生活方面,打扫老师办公室、早上给老师烧水、给老师送烟、去老师住所拿衣物等等杂活他都得干。
11月23日凌晨2点32分,是谢鹏电脑最后一个文档保存的时间。他今年5月身体不适,曾在医院检查“冠心病心律失常”,他曾在和朋友聊天中提到,向导师请假未获批准。6个月后,谢鹏猝死后,家属认为系导师分配过多任务“压垮了”谢鹏,并已委托公益律师贾方义、郭乘希律师,准备起诉校方和导师。 12月4日,红星新闻记者前往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室,询问有关谢鹏猝死一事,院长未予以回答。红星新闻记者通过多渠道联系董天文教授,均未获得回复。
我看好多人都匿名回答了,怕被人举报,我就不匿名了。作为一个刚从研究生坑里跳出来的人,看到这个问题既为逝去者惋惜,也为当前研究生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忧心忡忡,我导师,某东部top985教授,从去年暑假开学,到今年8月,连续退学或转导师三个硕博士。最近开了公司,场地是学校项目的资金,社招了几个人,走的学校科研助理,其中有人工作不到一个月离发工资还几天就果断辞职走了,剩余的一度想辞职,但据说家里不同意,目前状态未知。
剩下的寥寥几个员工(同门)也都非常压抑。 简单说说原因,导师极度自私,不顾学生或下属前途,对人分三六九等,底层人的意见基本不听、学术上经常小白装大佬、学生项目经常做甩手掌柜但偶尔的会议中总说学生不行(别人的学生做的他都说好)。总有意无意提到签字、写评语等问题。。。 答主觉得毕业无望,也非常不喜欢导师的做事方式,提出转导师。但导师只有两个字,不行。再联系导师,目前未获得回应(据说正忙着买别墅)。 无论成功与否,不想再待了,那种绝望、压抑很难表达,我时间也耽误不起。
死了这么多人,为什么没人解决?或者雷声大,雨点小? 教师是学校的财路,铁打的战线流水的兵,几个小兵出事了影响能有多大?(当然祖国还是很爱护人民大众的,只是可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渣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旦形成规模就会持续影响至少几代人,使得导师压榨学生成常态,学生逃离科研成常态。当然物极必反,国家会出政策,具体效果不好说。学生极端条件下再想不开就可能自杀或者像有些人说的带走一个(虽然目前没看到报道,不代表没有,更不代表以后不会有。) 学生为啥会成为弱势群体?
学历越高,大概率越是乖孩子,从小被教育儒家思想,很多人都很难产生反抗的行为。(当然只是暂时的,只要时代正常向前发展,最终必然会有那么一点改变。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出现时代倒退就不好说了) 人性本恶,但这个恶最初是可塑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被周围的环境塑造,某些念头被压下,某些念头被激起,于是出现了英雄或杀人犯。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那他们是变成英雄,还是杀人犯,受导师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对于国家,要么发展潜力巨大,要么后劲不足,从根源烂掉。
考研它不像我们以前中考、高考,是要瞄着学校去的,考研是要瞄着专业去的,甚至细化一点,是瞄着一位导师去的。 考研择校虽然一直被考生们认为占据考研的主要动力,但是真正影响你研究生三年甚至读博、出国的深造计划的是导师的选择。等你幡然醒悟究竟学校重要还是导师重要的时候,你可能已经走进研究生的坑了。 在上大学前,或者说保研前,你都可以确定:你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你的努力是可以得到回报的。 但是读研究生,不是你努力不努力的问题,而是你获取学习资源,在专科方面开展探索的潜质的差异。 在我们考研选择导师的时候,除了导师的学术水平与学术方向,有些事情是你一定要打听清楚的。
批判导师很容易,关键是解决问题。 我印象中,近两个月来,热点板块至少出现了五次以上关于研究生被压制的事件。 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懈努力,从规定“导师无正当理由不得限制学生毕业”,到“导八条”,都是在不断摸索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 之前的回答里,我也说过,师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双方强弱关系的天然不对等。而理性来看,指望前辈对后辈完全无私的给予,也并不现实。 关键在于,如何在师生之间求得一个最大公约数,实现一个平衡,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 所以相关部门在尝试一定程度上限制导师的权力,以及,给予研究生一定的主动权,使得天平稍微拨正一点。 作为顶层设计而言,这是一个需要非常审慎的事情,矫枉过正并非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建立良性循环,让师生体制在科技发展中焕发活力。
大学校园时有发生研究生被导师“压榨”“放羊”等现象。 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本来应该是:研究生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培养,在一周或者一段时间内进行学术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术层次和理想追求。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学术的前沿的研究,最终使得学生学术研究能力提高,自己能够独立进行研究。
现在师生间出现问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功利因素太重,教师想靠学生为自己打工,学生想依靠教师发论文、找工作、拓人脉,甚至要找到一个比别人更好的工作。不少学生不是根据教师的学问选择导师,而要看他是否有为自己谋利的空间。这都是极不正常的现象,现今却很普遍。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高校目前大都缺乏对研究生导师的监督和管理,再加上高校的扩招使得研究生导师数量不够,研究生导师的考核机制弱化,研究生导师含金量也逐年下滑。
有些些研究生导师忽于对学生的培养,但是每天在学校外面走穴挣钱,不管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生的科研计划。 但同时,当前研究生毕业需要导师对论文把关,进行签字,但是事实上很多研究生导师因为和学生关系不和,或者想让学生继续做免费苦力,于是不给学生签字,影响了学生的毕业和继续深造,于是就有了我们在新闻上看到的研究生等等负面新闻。 师生关系的复杂性在于,各种科研项目、每位导师都是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人的能力水平、学术热情、读研究生的考虑也不尽相同,导师和学生有时会出现随机的现象,有时带的学生很优秀,有的就并不尽如人意。
在所里的四年仿佛做梦一般,暗无天日。 所外的人,光影交错,来来去去,换工作的,升职的,结婚的,生娃的,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而我的时间仿佛被冻住了,冻在一个黑黝黝的隧道里,向前望不到光亮,向后出口已经封闭。无数次陷在自我怀疑的情绪里半夜在被子里哭,整晚整晚失眠。现在这个长长的噩梦终于醒了,我的大好年华却已经永远留在了深渊里面。 要给后面读研读博的人一个建议的话,那就是一个好导师好方向比什么都重要,虽说做学问搞研究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首先你师傅要把你领进门才行啊!我只能说我在门外徘徊了四年,一直被批评,被责骂,被鄙视,被漠视,被质疑,没有了自信和自尊,浪费了四年青春。
最后在XX的一年,才让我有了久违的良师,被鼓励,被表扬,学的也快乐,做研究也有目标和动力,而不是被人当做廉价劳动力全天候没有节假日的做重复性毫无意义的实验。 总之,曾经漫长的望不到头的令人绝望的无法逃脱的令人窒息的日子终于结束了,我不想再想起,但也绝对不会忘记,我想感恩的人有很多,唯独没有我的博导。谢谢在悬崖边上一直死死拉住我的人们,你们才是我在毕业论文最后真正想致谢的人。 只愿在接下来的新生活中,每个人都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也想跟坚持不下去的人说,「你不是一个人」没什么大不了,不是你不行,只是这个现在从事的工作不适合你而已,没必要吊死在一棵树上,路很多,人生很长,自有属于你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