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的张女士在14岁儿子的床头储物盒里
发现了一堆疑似“计生用品”的盒子。
张女士仔细一看,
里面装的竟是一种“恶搞糖果”。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发现,
有几十家店铺将零食包装成恶搞礼物,
这些零食的售价在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不等,
大部分是以“礼盒装”形式售卖,
美其名曰“整蛊、恶搞”,
一些商家还“贴心”地备注上“保密发货”。
青少年群体正处在长身体阶段,
很多人都喜欢在闲暇时光吃点零食。
同时,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一些厂家为了博取关注,增加销量,
试图用标新立异的产品,
激发青少年的购买欲。
不过,任何创意都应该守住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此前,
就有名为“后悔药”“开单丸”“顶嘴消失片”的水果糖、奶片出现,
用自嘲取乐,可博人一笑,
但套套巧克力、卫生巾棉花糖、小丁丁软糖等“恶搞糖果”,
在名字上大打“擦边球”,
玩起软色情的“梗”;
有些产品在外形上和成人用品几乎一样,
在包装上也不注明为食品,
尽显别扭与违和。
这些商家把暧昧元素夹杂在食品中兜售给未成年人,